圍繞一個中心任務、面向兩個培訓主體、創新三項培訓模式、建立四個保障機制,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以下簡稱“干部學院”)充分發揮氣象國際培訓作為推動全球氣象交流合作的橋梁作用、作為連接各國人民情感的紐帶作用、作為講好中國氣象故事傳播中華文明的窗口作用,積極構建“1234”國際培訓新模式,助力建成“1+N”國際傳播矩陣,為促進氣象文化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供有效路徑。
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外交思想和我國外交工作總體布局這一中心任務,干部學院推動全球氣象國際合作與交流。自2002年被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為北京區域培訓中心以來,干部學院為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1.1萬余名學員提供培訓機會,連續4年全球遠程培訓規模第一。面對氣候變化、區域防災減災、生態環境保護等全球性挑戰,干部學院攜手氣象領域各國際中心聯合履職,并加強國省合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氣象業務培訓交流,攜手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風險與挑戰能力,讓中國方案、中國技術惠及友鄰友邦。
干部學院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培訓主體服務全球氣象人才培養,積極開展國際形勢與政策、外交工作、英語語言應用與實操等相關培訓,培養雙語國際治理與國際合作人才。同時,面向全球發展中國家氣象水文相關部門的國際學員,干部學院積極開展多邊業務及管理培訓。通過講授中國防災減災課程、氣象文化系列課程等課程,助力提升發展中國家氣象管理水平與專業能力,被世界氣象組織教育培訓辦公室譽為“實施勝任力培訓的典范”“遠程氣象培訓的領頭羊”等榮譽稱號。
創新三項培訓模式,干部學院創新推進氣象文化國際傳播。打造“氣象-文化”雙因子的氣象文化微課體系,挖掘運用好本土百年氣象臺站資源,通過天氣氣候、特色民俗、歷史文化、熱點時事4大類20小類課程近200學時,多角度、多形式展現富有中國特色的氣象人文精神和氣象服務產品;以“互動破冰+學員論壇”教學模式,推出“線上破冰”教學及直播學員論壇,以及氣象文化等系列“線下破冰”與專題學員論壇,引入漢字教學、剪紙體驗、二十四節氣故事講授等課程,讓外國學員領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挖新時代氣象精神,設計云調研、云參觀、云采訪,講好冬奧氣象服務保障、氣象防災減災等中國故事,展現中國氣象的智慧與創新,彰顯中國氣象人的堅守與擔當。
在機制建設與保障上,干部學院也積極探索實踐。深化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工作機制,深化與國家級氣象部門業務單位協同,打造國省合作模式;建立青年人才培養機制,針對國際培訓與交流人才隊伍年輕化特點,堅持“老帶新傳幫帶”,建設國際培訓教學、翻譯、國際會議聽會追蹤、氣象文化微課、氣象科技英語五個攻堅小組,在實戰中鍛煉青年人才;建立培訓需求調研機制,將需求調研與合作潛力研討融入培訓全流程,將調研成果運用于培訓課堂,服務中國方案推廣、氣象業務國際合作;建立培訓質量管理機制,制定國際培訓管理、課程開發、質量評估等10余項業務管理流程與技術規范,提高國際培訓質效。
未來,干部學院將繼續高質量履職世界氣象組織北京區域培訓中心職責,向學員分享更多前沿技術和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氣象發展經驗,讓更多學員從中國氣象教育培訓體系中獲益,為不斷促進氣象文化交流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陳金陽?周圻?鄧京勉?責任編輯:蘇杰西)